51-品茶楼官方网站_品茶坊论坛app登录入口官网_一品楼官网论坛_老哥稳全国茶楼

  • 政策法规
企业重组上市IPO

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征收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发[2000]16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切实做好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的个人所得税征管工作,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了《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现印发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确保政策调整和征收工作顺利进行。国务院通知对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停征企业所得税,只对其投资者的经营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是我国鼓励个人投资、公平税负和完善所得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政策调整,既为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又是规范所得税制度的一项重要措施,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因此,各级税务机关的领导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切实做好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的各项工作,掌握这项政策调整给征管和收入带来变化的有关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其中产生的有关问题,确保政策到位、征管到位。

   二、做好政策调整的宣传解释工作。调整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及其投资者的所得税政策,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社会关注程度高,因此,应认真作好宣传解释工作。从事所得税工作的人员要首先学习和理解国务院通知的精神和意义,领会规定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向广大个人投资者广泛宣传国务院通知对支持和鼓励个人投资办企业的重要意义、所得税政策调整的具体规定和征收管理的具体办法,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做好征收管理各项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准确掌握个人投资者情况和税源状况。各主管税务机关要及时与工商管理部门联系,尽快摸清现有独资、合伙性质的企业及其投资者的基本情况,建立经常联系渠道,随时掌握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登记情况;要对已成立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限定时间办理变更税务登记;做好内部的管理衔接工作,建立个人投资者档案,对查账征收、核定征收、税源大户和一般户的个人投资者,要区分情况分类管理;对实行核定征收所得税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改征个人所得税后,原则上应保持原所得税定额水平。

   四、做好所得税优惠的衔接工作。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停止征收企业所得税后,原有按照企业所得税有关规定享受的税收优惠、尚未执行到期的,可在2000年12月31日前继续执行。从2001年1月1日起,停止执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统一按照个人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五、做好2000年年终的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2000年年度终了后投资者进行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时,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2000年已预缴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可以抵扣投资者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汇算清缴需要退税的,先退预缴的企业所得税,不足部分再退预缴的个人所得税。
   附件:1.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
     2.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个人所得税申报表
     3.合伙企业投资者个人所得税汇总申报表
     4.《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个人所得税申报表》填报说明
     5.《合伙企业投资者个人所得税汇总申报表》填报说明

附件1:
   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
   第一条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征收所得税问题的通知》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是指:
   (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登记成立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

   (二)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登记成立的独资、合伙性质的私营企业;

   (三)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登记成立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

   (四)经政府有关部门依照法律法规批准成立的负无限责任和无限连带责任的其他个人独资、个人合伙性质的机构或组织。

   第三条 个人独资企业以投资者为纳税义务人,合伙企业以每一个合伙人为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投资者)。

   第四条 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作为投资者个人的生产经营所得,比照个人所得税法的“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税项目,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前款所称收入总额,是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活动所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商品(产品)销售收入、营运收入、劳务服务收入、工程价款收入、财产出租或转让收入、利息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

   第五条 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者以全部生产经营所得为应纳税所得额;合伙企业的投资者按照合伙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所得和合伙协议约定的分配比例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合伙协议没有约定分配比例的,以全部生产经营所得和合伙人数量平均计算每个投资者的应纳税所得额。

   前款所称生产经营所得,包括企业分配给投资者个人的所得和企业当年留存的所得(利润)。

   第六条 凡实行查账征税办法的,生产经营所得比照《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计税办法(试行)》(国税发[1997]43号)的规定确定。但下列项目的扣除依照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一)投资者的费用扣除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税务局参照个人所得税法“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费用扣除标准确定。投资者的工资不得在税前扣除。
   (二)企业从业人员的工资支出按标准在税前扣除,具体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税务局参照企业所得税计税工资标准确定。
   (三)投资者及其家庭发生的生活费用不允许在税前扣除。投资者及其家庭发生的生活费用与企业生产经营费用混合在一起,并且难以划分的,全部视为投资者个人及其家庭发生的生活费用,不允许在税前扣除。
   (四)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者及其家庭生活共用的固定资产,难以划分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类型、规模等具体情况,核定准予在税前扣除的折旧费用的数额或比例。
   (五)企业实际发生的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分别在其计税工资总额的2%、14%、1.5%的标准内据实扣除。
   (六)企业每一纳税年度发生的广告和业务宣传费用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2%的部分,可据实扣除;超过部分可无限期向以后纳税年度结转。
   (七)企业每一纳税年度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业务直接相关的业务招待费,在以下规定比例范围内,可据实扣除:全年销售(营业)收入净额在1500万元及其以下的,不超过销售(营业)收入净额的5‰;全年销售(营业)收入净额超过1500万元的,不超过该部分的3‰。
   (八)企业计提的各种准备金不得扣除。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主管税务机关应采取核定征收方式征收个人所得税:
   (一)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设置但未设置账簿的;
   (二)企业虽设置账薄,但账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账的;
   (三)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
   第八条 第七条所说核定征收方式,包括定额征收、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以及其他合理的征收方式。
   第九条 实行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方式的,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应纳所得税额=收入总额×应税所得率
   或     =成本费用支出额÷(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
   应税所得率应按下表规定的标准执行:

应税所得率表

行    业 应税所得率(%)
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 5~20
建筑业、房地产开发业 7~20
饮食服务业 7~25
娱乐业 20~40
其他行业 10~30

企业经营多业的,无论其经营项目是否单独核算,均应根据其主营项目确定其适用的应税所得率。
   第十条 实行核定征税的投资者,不能享受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第十一条 企业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应当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不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而减少其应纳税所得额的,主管税务机关有权进行合理调整。
   前款所称关联企业,其认定条件及税务机关调整其价款、费用的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投资者兴办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的(包括参与兴办,下同),年度终了时,应汇总从所有企业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据此确定适用税率并计算缴纳应纳税款。
   第十三条 投资者兴办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的,根据本规定第六条第一款规定准予扣除的个人费用,由投资者选择在其中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中扣除。
   第十四条 企业的年度亏损,允许用本企业下一年度的生产经营所得弥补,下一年度所得不足弥补的,允许逐年延续弥补,但最长不得超过5年。
   投资者兴办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的,企业的年度经营亏损不能跨企业弥补。
   第十五条 投资者来源于中国境外的生产经营所得,已在境外缴纳所得税的,可以按照个人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计算扣除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
   第十六条 企业进行清算时,投资者应当在注销工商登记之前,向主管税务机关结清有关税务事宜。企业的清算所得应当视为年度生产经营所得,由投资者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前款所称清算所得,是指企业清算时的全部资产或者财产的公允价值扣除各项清算费用、损失、负债、以前年度留存的利润后,超过实缴资本的部分。
   第十七条 投资者应纳的个人所得税税款,按年计算,分月或者分季预缴,由投资者在每月或者每季度终了后7日内预缴,年度终了后3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第十八条 企业在年度中间合并、分立、终止时,投资者应当在停止生产经营之日起60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当期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
   第十九条 企业在纳税年度的中间开业,或者由于合并、关闭等原因,使该纳税年度的实际经营期不足12个月的,应当以其实际经营期为一个纳税年度。
   第二十条 投资者应向企业实际经营管理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投资者从合伙企业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由合伙企业向企业实际经营管理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投资者应纳的个人所得税,并将个人所得税申报表抄送投资者。
   投资者兴办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的,应分别向企业实际经营管理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预缴税款。年度终了后办理汇算清缴时,区别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一)投资者兴办的企业全部是个人独资性质的,分别向各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年度纳税申报,并依所有企业的经营所得总额确定适用税率,以本企业的经营所得为基础,计算应缴税款,办理汇算清缴;
   (二)投资者兴办的企业中含有合伙性质的,投资者应向经常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办理汇算清缴,但经常居住地与其兴办企业的经营管理所在地不一致的,应选定其参与兴办的某一合伙企业的经营管理所在地为办理年度汇算清缴所在地,并在5年内不得变更。5年后需要变更的,须经原主管税务机关批准。
   第二十一条 投资者在预缴个人所得税时,应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个人所得税申报表》,并附送会计报表。
   年度终了后30日内,投资者应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个人所得税申报表》,并附送年度会计决算报表和预缴个人所得税纳税凭证。
   投资者兴办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的,向企业实际经营管理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年度纳税申报时,应附注从其他企业取得的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其中含有合伙企业的,应报送汇总从所有企业取得的所得情况的《合伙企业投资者个人所得税汇总申报表》,同时附送所有企业的年度会计决算报表和当年度已缴个人所得税纳税凭证。
   第二十二条 投资者的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工作由地方税务局负责。
   第二十三条 投资者的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其他事项,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解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税务局可以根据本规定规定的原则,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从2000年1月1日起执行。
附件2:
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个人所得税申报表纳税人编码: 
申报期:  年 月 日至 月 日       
金额单位:元
投资者姓名   投资者身份证号码  
企 业 名 称   企业税务登记证号   企业电话  
企 业 地 址  

行业类别

  企业银行账号  
项    目 行次 本期数 累计数 补 充 资 料
一、收入总额 1    

1.年平均职工人数
_______人
2.工资总额
________元
3.从其他企业取得
的生产经营所得
(1)(分配比例 %)
(2)(分配比例�。ィ�
(3)(分配比例�。ィ�
(4)(分配比例�。ィ  �
填表人签字:
      __________ 

纳税人签字:
      __________

 减:成本 2    
   费用、税金 3    
   营业外支出 4    
二、企业利润总额 5    
三、纳税调整增加额 6    
1.超过规定标准扣除的项目 7    
(1)从业人员工资支出 8    
(2)职工福利费 9    
(3)职工教育经费 10    
(4)工会经费 11    
(5)利息支出 12    
(6)广告费 13    
(7)业务招待费 14    
(8)教育和公益事业捐赠 15    
(9)提取折旧费 16    
(10)无形资产摊销 17
(11)其他 18    
2.不允许扣除的项目 19    
(1)资本性支出 20    
(2)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 21    
(3)违法经营�?詈捅幻皇詹莆锼鹗� 22    
(4)税收滞纳金、罚金、�?� 23    
(5)灾害事故损失赔偿 24    
(6)非教育和公益事业捐赠 25    
(7)各种赞助支出 26    
(8)计提的各种准备金 27    
(9)投资者的工资 28    
(10)与收入无关的支出 29    

(本栏目由税务机关
填写)收到日期:接 受 人:审核日期:审核记录:

主管税务机关盖章
   年 月 日主管税务官员签字:

 

3.应税收益项目 30    
(1)少计应税收益 31    
(2)未计应税收益 32    
四、纳税调整减少额 33    
1.弥补亏损 34    
2.国库券利息收入 35    
3.投资者标准费用扣除额 36    
4.其他 37    
五、经纳税调整后的生产经营所得 38    
六、应纳税所得额(分配比例�。ィ� 39    
七、适用税率 40    
八、应纳所得税额 41    
  减:减、免所得税额 42    
九、应缴入库所得税额 43    
  加:期初未缴所得税额 44    
  减:实际已缴纳所得税额 45    
十、期末应补(退)所得税额 46  


附件3:

合伙企业投资者个人所得税汇总申报表纳税人编码:      申报期:  年 月 日至 月 日     

金额单位:元

投资者姓名   投资者身份证号码  
投资者经常居住地地址   投资者电话  
项  目 行次 数 额

补 充 资 料

一、应汇总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 1   填表人签字:___________

纳税人签字:___________

  1. 2  
  2. 3  
  3. 4  
  4. 5  
  5. 6  

(本栏目由税务机关填写)
收到日期:
接受人:
审核日期:
审核记录:   主管税务机关盖章
       年 月 日

主管税务官员签字:

  6. 7  
二、适用税率 8  
三、应纳所得税额 9  
  减:减、免所得税额 10  
五、应缴入库所得税额 11  
  加:期初未缴所得税额 12  
  减:实际已缴纳所得税额 13  
六、期末应补(退)所得税额 14  
附件4:
   《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个人所得税申报表》填报说明
   一、适用范围
   (一)本表适用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年度申报纳税及月、季度申报纳税。本着求实、简便的原则,在月、季度申报纳税时,可对本表有关项目进行精简,具体由各地税务机关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二)对从事一些特殊行业的投资者,根据这些特殊行业的要求,需要增减、调整本表有关项目的,可由省级地方税务局在本表基础上自行修改。
   二、主要项目填报说明
   (一)表头项目
   1.纳税人编码:按税务机关编排的代码填写。
   2.申报期:填写申报纳税所属时期的起止日期。
   3.金额单位:以人民币元为单位。
   4.行业类别:按纳税人主营项目确定。
   5.企业地址:填写企业经营管理机构的所在地。
   (二)表中项目
   1.表中第7栏“超过规定标准扣除的项目”,是指企业超过《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和其他有关税收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扣除标准,扣除的各种成本、费用和损失,应予调增应纳税所得额的部分。上述扣除标准,包括规定中列明的扣除标准,以及规定中虽未列明,但与国家统一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标准兼容的部分。
   2.表中第19栏“不允许扣除的项目”,是指规定不允许扣除,但企业已将其扣除的各项成本、费用和损失,应予调增应纳税所得额的部分。
   3.表中第30栏“应税收益项目”,是指企业未计入应纳税所得额而应补报的收益。对属于计算上的差错或其他特殊原因而多报的收益,可以用负号表示。
   4.表中第34栏“弥补亏损”,是指企业根据规定,以前年度亏损允许在税前弥补而相应调减的应纳税所得额。
   5.表中第35栏“国库券利息收入”,是指企业将免于纳税、但已计入收入的因购买国库券而取得的利息。
   6.表中第36栏“投资者标准费用扣除额”,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税务局规定允许扣除的投资者个人的费用扣除数额。
   7.表中第39栏“应纳税所得额”,就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者而言,等于表中第38栏“经纳税调整后的生产经营所得”;就合伙企业的投资者而言,等于表中第38栏“经纳税调整后的生产经营所得”乘于依照规定的分配比例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投资者兴办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独资企业的,年终申报时,该栏应等于第38栏“经纳税调整后的生产经营所得”和“补充资料”中“3.从其他企业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的合计数。
   8.表中主要栏次的逻辑关系:
   (1)5=1-2-3-4
   (2)6=7+19+30
   (3)33=34+35+36+37
   (4)38=5+6-33
   (5)41=39×40
   (6)43=41-42
   (7)46=43+44-45
附件5:
   《合伙企业投资者个人所得税汇总申报表》填报说明
   一、适用范围
   本表只适用于投资兴办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并且其中含有合伙企业的投资者的年度汇总申报纳税。
   二、主要项目填报说明
   (一)表头项目
   1.纳税人编码:按投资者申报地主管税务机关编排的代码填写。
   2.申报期:填写申报纳税所属时期的起止日期。
   3.金额单位:以人民币元为单位。
   (二)表中项目
   1.第2~7栏分别填写纳税人从各个合伙企业或个人独资企业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项目”栏填写企业名称。
   2.表中主要栏次的逻辑关系:1=2+3+4+5+6+7;9=1×8-速算扣除数;11=9-10;14=11+12-13。
现成公司热 | 信托基金 | 财务管理 | 政策法规 | 工商注册 | 企业管理 | 外贸知识 | SiteMap | 说明会new | 香港指南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RICHFUL瑞丰
客户咨询热线:400-880-8098
24小时服务热线:137 2896 5777
京ICP备11008931号
微信二维码
瑞丰留言版
留言内容
姓名:
手机:
Email: